凤阳,古称“钟离”、“濠州”,滁州市下辖县,位于淮河中游南岸,处于北纬32°37′-33°03′、东经117°19′-117°57′之间。北濒淮河与蚌埠市淮上区、五河县相望,东、南部与明光市、定远县毗连,西部和西北部与淮南市大通区、蚌埠市龙子湖区、蚌山区、禹会区接壤。
凤阳是全国较有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有举世闻名的明中都皇城和明皇陵,凤阳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家乡,是八仙其中一个的蓝采和的成仙之地,是庄子与惠子濠梁观鱼之地,也是中国农村改革开放的发源地。
凤阳县物品长74.64千米,南北宽49.6千米,总面积1949.5平方千米,总人口为74.9万(2009年底),县人民政府驻府城镇西华路人民广场。凤阳县辖14个镇、1个乡。
凤阳是安徽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古有“帝王之乡”、“明皇故里”之名,今有中国农村改革“大包干”发源地之誉,是“改革之乡”。古今故事众说纷纭,历史文化底蕴厚重。朱元璋登基第二年,在凤阳营造了中国第一都城——“大明中都皇城”,成为后来南京、北京故宫的蓝本。遗留的明中都皇城故城及其附属建筑、明皇陵、鼓楼、大龙兴寺、禅窟寺等大量遗址、遗迹被列为民族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中都皇城故城遗址已申报全球文化遗产名录。
凤阳民间文化也深受大众喜爱。1955年著名凤阳花鼓老艺人刘明英和欧家林应邀赴北京中南海为民族领导人汇报演出《王三姐赶集》,凤阳花鼓被周总理比作东方的芭蕾舞,自此凤阳花鼓又称“东方芭蕾”,现如今已成为电视、文艺演出节目中的靓点。“凤画”工艺特殊,色彩丰盛,寓意深刻,不仅是上乘的民间文化艺术作品,更是馈赠亲朋好友的珍贵礼品。
2010年凤阳县图书馆、文化馆、16个乡镇(园区)综合文化站、244个农家书屋实现了免费开放。凤阳县新图书馆、博物馆建设进展顺利,主体工程已完工;成功举办了第四届中国凤阳花鼓文化旅游节,全民健身实施规划正式启动,群众体育活动蓬勃开展,投资300余万元升级改造了老体育场,新体育中心的选址、设计职业正在推进中;圆满承办了全国篮球俱乐部女子青年联赛、全国少年古典跤锦标赛、全国少年自在跤锦标赛等赛事。
同时凤阳县内还盛行花鼓灯、花鼓戏、泗州戏、杈拉机等民间艺术..
凤阳花鼓
凤阳花鼓又称“花鼓”、“打花鼓”、“花鼓小锣”、“双条鼓”等,是一种集曲艺和歌舞为一体的民间表演艺术,但以曲艺形态的说唱表演最为重要和著名,一般认为形成于明代。
凤阳花鼓主要分布于凤阳县燃灯、小溪河等乡镇一带。其曲艺形态的表演形式是由一人或二人自击小鼓和小锣伴奏,边舞边歌。历史上艺人多以此为出门乞讨的手段,凤阳花鼓因此而传遍大江南北。清康熙、乾隆年间,许多文人的诗文记录了凤阳花鼓表演时载歌载舞的热闹场面。清中期以后,舞蹈影响逐渐从民间的凤阳花鼓中淡出,仅剩下唱曲部分,分为“坐唱”和“唱门头”两种形式。
凤阳凤画
凤画,即凤凰画,是凤阳独有的民间绘画艺术,已有六百余年的历史,现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中一个。由于凤画造型特殊,色彩艳丽,手法细腻严谨,因而在民间有一定的影响,为广大群众所喜爱。
花鼓灯
花鼓灯起源并流行于淮河两岸,是汉族民间歌舞的杰出代表,以怀远、凤台、凤阳、颍上四县最为盛行,1953年蚌埠的冯国佩进京表演花鼓灯,受到周总理的称赞,被周总理誉为“东方芭蕾”。